新冠疫情全面结束,那些治愈人心的BGM成了时代记忆
最近刷朋友圈,发现大家都在转发"新冠疫情全面结束"的消息,虽然官方还没正式敲定日期,但看着商场里重新热闹起来的奶茶店,地铁里不再空荡荡的车厢,还有小区门口终于撤掉的测温棚,心里那根绷了三年的弦,好像真的能松一松了,这时候突然想起,那些陪伴我们度过漫长隔离期的BGM,就像时光胶囊一样,封存着特殊时期的集体记忆。

记得2020年春天,武汉方舱医院里跳广场舞的视频火遍全网,当时配的背景音乐是《火红的萨日朗》,轻快的节奏配上医护人员和患者们整齐的舞步,让无数人看得眼眶发热,有个网友评论说:"听着这首歌,感觉病毒都被踩在脚下了。"后来这首歌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爆款,连我家楼下跳广场舞的阿姨们,都把《最炫民族风》换成了这首,现在每次听到前奏,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些穿着防护服跳舞的身影,那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,比任何特效药都更治愈人心。
要说最让人破防的BGM,还得是《明天会更好》,去年上海封控期间,有个年轻人在阳台弹钢琴的视频上了热搜,他弹的就是这首老歌,琴声顺着春风飘过整条弄堂,邻居们纷纷打开窗户跟着哼唱,视频里有个细节特别动人:对面楼有个穿睡衣的大叔,本来在阳台晾衣服,听到琴声后突然停下动作,跟着节奏轻轻点头,后来这个视频被做成混剪,配上全国各地抗疫的画面,播放量突破了千万,有网友留言:"原来音乐真的能跨越时空,把陌生人的心连在一起。"
说到治愈系BGM,不得不提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,去年冬天,我在家隔离时,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傍晚六点的社区广播,那天突然响起这首歌的旋律,志愿者举着喇叭喊:"下来做核酸啦!"本来严肃的通知,配上莫文蔚温柔的歌声,突然就多了几分温情,后来发现好多小区都在用这首歌当"叫醒服务",有次刷到个视频,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跟着音乐跳手势舞,排队的居民们举着手机拍照,寒风里飘着欢声笑语,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,大概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吧。
最能引发共鸣的还是《孤勇者》,去年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有个小学生站在核酸检测点前,对着医护人员大声唱这首歌的视频火了,孩子稚嫩的嗓音配上激昂的旋律,让无数人看得热泪盈眶,后来这首歌成了抗疫主题曲,消防员出警时放,方舱医院里放,甚至疫苗接种点都在放,有次在超市听到,收银员阿姨跟着哼唱,手上的扫码枪都跟着节奏晃动,这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,让严肃的抗疫工作多了几分热血中二的色彩。
最近刷到个视频特别有意思,有个UP主把三年来的抗疫新闻混剪成MV,用的背景音乐是《平凡之路》,画面从空荡荡的街道切换到灯火通明的方舱,从穿着防护服的"大白"到摘下口罩的笑脸,最后定格在樱花盛开的武汉街头,评论区有人说:"听着这首歌,感觉像看完了一部史诗电影。"确实,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那些曾经让我们焦虑的新闻画面,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,竟有了别样的感动。

现在走在街上,看到年轻人戴着耳机摇头晃脑,总会好奇他们在听什么歌,或许某天,当"新冠疫情全面结束"真正成为历史,这些BGM会像非典时期的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一样,成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,它们记录的不仅是音乐本身,更是14亿人共同书写的抗疫史诗,就像有位音乐人说的:"好的旋律能穿越时空,当未来的人们听到这些歌,依然能感受到我们此刻的心跳。"
最近开始整理手机里的歌单,发现抗疫期间收藏的歌曲已经超过200首,从《你的答案》到《星辰大海》,从《少年》到《如愿》,每首歌都对应着某个难忘的瞬间,或许等疫情真正结束那天,我会把这些歌做成一张特别的专辑,封面就用那张刷屏的"热干面加油"漫画,毕竟有些记忆,需要音乐来永远保鲜。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